English

诗画中的村落文明

2000-04-13 来源:光明日报 桑地 我有话说

许多久居城市的现代人都抱有一个远涉山水的梦想,同时又对回到自然中的文化失落感心存忧虑——山水之清秀可以在自然中找到,可文明的脉络往往也在自然中断裂。《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一书给读者展现的是村落文明照耀下的山水景观,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读者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审美享受中,一段段生动的美文则把村落文明解析得如丝如缕,丝丝扣人心,自然之清风,文化之精深,尽在其中。

选择楠溪江中游的古村落作为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范本来研究,可以说是陈志华教授的良苦用心。青砖黑瓦,雕梁画栋,石级巷道,这些作为建筑文化的标志并不为楠溪江中游村落所独具,但如果把它们溶入芙蓉村、苍坡村、岩头村等整体的村落氛围,再加入乡土文化、民风民俗以及祠堂、宗庙、书院等文化物像,则楠溪江不仅是一个风格特异的建筑群落,而且可以看作中国村落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里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荫荫夏木啭黄鹂”的水乡情致,也有“忠孝传家远、诗书断世长”的书香墨趣,如果想体验一下唐伯虎式的悠闲,则不妨骑牛逛山,“骑犊归来绕葑田,角端轻挂汉编年,无人识得悠悠意,行过松荫懒着鞭。”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楠溪江并不难寻。

如此,《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的主题已经不是单一的建筑文化的研究,而是多维视角中村落文明的展现,其对“耕读传家”传统中“读”的历时性梳理成为对中国文明史研究的一个出色个案。芙蓉村的“翰林院编修”匾额、谢氏大宗祠内的“叙伦”匾额都以不同方式向现代人讲述着楠溪江人诗书传世和创造文化的故事,而“参军第”和“忠烈万古”则以文化的方法记录了楠溪江人的军旅情结,这无疑是村落文化中向世外延伸的一脉。诗书传统不仅表现了楠溪江文化的立体结构,也深化了中国村落生活的文化渊源。

摄影家李玉祥为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韵所吸引,身背相机和三角架,或登高远望,或“卑躬屈膝”,然后一头扎进青青的楠溪江水中,如同沐浴在中国文化的琼浆玉液中,把江南山水的灵气和中国文明的深邃全部在照片中奉献给读者,显示了一个中国摄影家的文化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只是三联书店“乡土中国”丛书的一种,后继的访幽探古之作将不断推出,其实这些书在一定意义上是现代人的文化旅游指南。一本图文并举的精制之作在旅游资源日趋枯竭的今天出现,说不定楠溪江人在一个早晨醒来后突然发现,门前院后、山坡上水塘边挤满了虔诚的游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